运营的前世今生,未来运营会变成什么样?-k8凯发版官网
继“一个连续问了8年的问题:运营是什么?”一文后,笔者从时间维度重新出发,梳理“运营”的孕育成长,向我们介绍如何运营好“运营”。
几天前,我写了篇文章,是关于运营是什么的?试图从3个不同的角度,跳脱出运营本身,去感知运营这个角色,围绕运营这个角色制作感知系统:
?在产品和用户交互这一过程中,运营扮演的角色
?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的对立角色中,对比感知
?产品运营和市场营销的邻近角色中,对比感知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偏于空向间的维度,个人觉得还不够饱满;所以今天尝试着从时间的维度,继续聊聊关于运营的话题:
?“运营的前世今生,未来运营会变成什么样?”
虽然运营到现在似乎是有了个相对明确的定义;但是对于运营来说,大多数人的认知还是由于互联网才逐渐知道的。
其实连同产品设计在内,这两个岗位在互联网之前就有人在做着相似的工作:ta的名字叫策划。
策划,是一种策略、筹划、谋划或者计划、打算,它是个人、企业、组织结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,充分调查市场环境及相关联的环境的基础之上,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,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、周密、科学的预测并制订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。在现代生活中,常用于形容做一件事的计划,或是一种职位的名称。(via.百度百科)
在传统企业中,策划的工作目的一样是让产品越来越受欢迎,越来越多人喜爱。
举个例子:假如你是nike的球鞋策划。今天你设计了一款球鞋,虽然有很好的性能,很好的外观,但是就是没有销量。
这个时候,你应该如何策划?
1.?从鞋子(产品)本身出发,如果这款鞋子能满足nba这种职业球员的需求,是不是也就可以满足了业余广大用户对于球鞋使用的需求?
所以,是不是可以继续升级鞋子,针对目前nba比较出名的后卫也好、前锋也好定制他们所需功能的球鞋,再以连球星都能满意的功能去打动用户。
2.?从买鞋的人(用户)的角度出发,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在乎的心理。
所以,策划以限量发售,抽奖中签的形式量贩,以提高稀有度的方式,吸引大家的眼球,也不失为一种手段。这样一来,一款既能满足普通用户打球使用时的需求,又能引起广泛关注的鞋子就这样“策划”出来了。
那又如何评定策划工作的效果呢?
因为当时策划的工作目的,也比较宽广,本身的工作内容也没有很细分,所以也比较难去设立标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对于策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运营和产品的角色也开始进入了“孕育期”,逐渐从策划中剥离开来。
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:农业时代、工业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,而每一个时代从最早的自给自足到有物品的富余之后,带来的商业交易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:产品稀缺、产品富余、产品体验感(消费升级)、用户体验感。
继续以球鞋作为例子:
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球鞋,有第一家生产和售卖球鞋的厂家之后,大家都知道且体验过之后,慢慢很多人都去买它。
当有一家生产球鞋火了之后,也会有别的厂家竞相模仿,市面上一下子涌入很多的球鞋厂家,这下子球鞋可选择的面就变广了。
当球鞋的选择变多,就会进入到消费升级的阶段:可能不单单是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;也可能是是因为球鞋的种类变多,价格也会随之下降,消费购买球鞋时也不再是只关心能否打球了,会产生更多的要求。
到最后一个阶段,买球鞋就是一个很随意的过程了。买鞋时店铺的装修、陈列,跟售货员的对话等等,都能影响到球鞋的售卖。
从第三个阶段开始:产品之间的对比集中在了产品的体验身上。产品的功能是否齐全,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。连同企业在内都会把视线聚焦在产品身上,所以产品设计这一岗位率先从策划中孕育出来。
到第四阶段,各家都醉心于产品的开发、升级。当一个好的产品出来了之后,没人知道是很痛苦的,所以就需要了运营让更多的用户去体验。同时,增加用户体验感、提高转换,所以运营也随着发展“出生”了。
如果说是商业时期的发展促成了运营角色的诞生,那同期的互联网影响更是一个催化剂。
首先,大家都知道要去运营产品,产品同时又是一家公司或企业最为核心的东西。企业和公司想走得更好更远,也离不开公司的经营。所以产品运营跟公司经营的关系就像“经营指哪,运营打哪”。
而之所以要提及公司的经营,就是因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,公司经营的改变促成了产品运营的发展。
传统企业的经营是:
先提供产品
当客户购买了产品之后
再提供了相对应的服务
就像是洗发水,你得先买了之后,才能用它去洗头。
而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是:
先提供产品,甚至是服务
以获得大量的用户
再通过“交叉补贴”的方式获利
交叉补贴是一种定价战略。其思路是,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(称之为“优惠产品”),而达到促进销售盈利更多的产品(称之为盈利产品)的目的。(via.百度百科)
而在互联网经营中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是以一种“免费”的形态出现,让获得用户这一过程中完全去除了价格因素。
“免费经济学”(freeconomics),是指将免费商品的成本进行转移(转移到另一个商品,或者后续服务上);或者将免费商品的成本极大地降低,低到趋近于零。(via.百度百科)
而之所以会产生免费的这种情况,就是信息和内容已经到了前面描述的富余阶段,大家都已经很容易去获得这些,所以根本构不成付费的理由。
公司经营变成了:生产者——内容——流量;
产品运营变成了:获取流量——在免费的流量中——找到可以付费的流量,最终实现变现。
而变现这条路上也就有了:
流量变现:最常见也是最底层的变现方式,也有人说是流量生意
内容变现:内容不单单可以吸引流量,也能直接变现,比如知识付费
品牌变现:企业组织可以成品牌,个人也能成品牌(kol),成品牌之后整个规模效应都不一样
因此运营得以重视和发展“全栈运营”,它可以说是运营发展速率到巅峰的代表。
全栈一词,最早来源于全栈工程师:
全栈工程师是指掌握多种技能,并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,也叫全端工程师(同时具备前端和后台能力),英文full stack engineer。(via.百度百科)
随着运营的发展,也提出了全栈运营的概念。但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说法,并不是概念的问题,有可能是理解出现了偏差。
最初的全栈工程师是有着一个最打底最厉害的技能,再逐一拓展;而全栈运营到现在反而变成了“什么都运营”和“运营什么都做”的高级说辞——忽略了核心,泛而不精。
举个例子,假如把运营这个工作也当成一个产品理解:
产品(运营)稀缺的时候:真的是物以稀为贵,感觉从策划中生出来;
产品(运营)富余的时候:大家都去做运营,运营也什么都做,又演变出了“全栈运营”;
接下来肯定会到提高运营这个产品体验的时候。
提高产品体验,就是回到产品本身,如何用更好的功能去满足更多的需求,提高运营的产品体验,也回到了运营本身。
如何让运营这一工作有着更多的手段,产生更好的运营效果?
“合久必垂直细分”
这时候会有疑问:那更多的手段不就是要涉猎广泛吗?为什么还要专精?
因为首先把运营(这个岗位)比作产品,就要按照产品的标准评价,试问:一个又能聊天,又能打电话,又能看电视,又能玩游戏,又能购物,又能看地图的产品是一个好产品吗?
答案:不一定是。
一个产品(不敢说好产品)的应该是有着一个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功能,围绕着它去展开,而不是一开始什么就大而全,less is more,就是这个意思。就像:一个懂内容、懂用户、懂活动的运营,不是一个好运营吗?
答案:也不一定。
可是从less到more的角度看,现在的这个运营有点太more了,所以运营也会走分久必合,合久必细分的路线。
到最后的阶段就是“运营”运营了,有个非常抽象的解读:运营如何把“运营”运营的更好。
首先,继续回到把运营比作产品的思路中:如果运营这个角色是一个产品,ta的用户是谁?是公司吗?
如果是公司,我们继续推:通过【运营】这个产品来满足公司需要对流量负责的这一角色的需求,那如何“运营”好运营?是让更多的公司看到运营的存在?觉得【运营】这个产品不错?愿意为其付费?……
我想到这个时候,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角色、工作岗位之说了,更是一种行业所带来的效果影响,也是每一个运营人所希望成就的结果。
所以我们每一个运营?能把“运营”?运营成未来什么样?
只能有四个字:未来可期。
最后了,回到最初的问题:因为对运营的观察不敢说完整和透彻,所以以偏概全的借用商业时期的变化比拟运营。
用四个阶段的发展,浅显的描述我对于运营的看法:
把运营这个岗位当做产品来看:
产品稀缺时:从最早的策划开始,逐渐分离出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两个角色。
产品富余时:产品的运营和公司的经营有着相似和重合的部分,经营指哪,运营打哪。随着经营变成了先服务后盈利的流量商业之后,运营得到了快速的成长。
产品体验感:运营发展到最迅猛的时候,运营包含的东西十分之大,就引发了全栈的概念,但想专注的提升体验感,垂直细分会更为重要。
用户体验感:如果运营是产品,ta的用户是公司,如何让更多的公司喜爱运营这个产品?运营如何“运营”运营的更好,是一个未来可期的目标。
作者:外号藥丸,互联网运营人,公众号:外号藥丸(nameyaowan)
本文由 @外号藥丸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作者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
给作者打赏,鼓励ta抓紧创作!